其實炒赤芍就是赤芍,是同一種藥品,只不過在后期的處理時,炒赤芍比赤芍多了一步炒制的過程,因此,炒赤芍要比赤芍的藥性緩和一些,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藥材,產(chǎn)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為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根,應用歷史悠久,用量較大、用途廣泛且需求較為剛性,每年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出口,那么,炒赤芍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又是什么呢?
赤芍別名:山芍藥、草芍藥,性味:酸苦,涼,歸肝經(jīng)。來源于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野生種)、草芍藥、川赤芍等的根。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并有須根痕及橫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脫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主要成分:芍藥的根含芍藥甙。草芍藥的根含揮發(fā)油、脂肪油、樹脂、鞣質(zhì)、糖、淀粉、粘液質(zhì)、蛋白質(zhì)等。另含苯甲酸約0.92% 。芍藥屬植物大都含芍藥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葉中含量1~1.1% 。赤芍的功效:行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jīng)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本經(jīng)》:"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藥性論》:"治肺邪氣,腹中疞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日華子本草》:"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并產(chǎn)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fā)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開寶本草》:"別本注云,利小便,下氣。"
《滇南本草》:"瀉脾火,降氣,行血,破瘀,散血塊,止腹痛,退血熱,攻癰瘡,治疥癩。"《藥品化義》:"瀉肝火。"赤芍的禁忌1、不宜大量食用。即使是水果、蔬菜等人們常吃的食物都不適宜大量食用,更何況是作為藥材的赤芍呢。赤芍的禁忌人群:血虛者慎服。血虛者要慎重食用赤芍并不是現(xiàn)在所研究出來的,自古代起就有了這個說法。例如在《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边@里的一物就是指赤芍;《本草經(jīng)疏》:“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chǎn)后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并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