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的簡介

    發(fā)布時間:2015-03-28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名稱】:麥芽

【英文名】:Malt

【拼音】:MàiYá

【別名】:大麥糵、麥糵、大麥毛、大麥芽。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甘,微溫。

①《藥性論》:味甘,無毒。

②《湯液本草》:氣溫,味甘咸,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足太陰、陽明,手陽明經。

【入藥部分】: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發(fā)芽穎果。

【產地和分布】: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各地均有產。

【形態(tài)特征】:大麥越年生草本。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50-100cm。葉鞘松弛抱莖;兩側有較大的葉耳;葉舌膜質,長1-2mm;葉片扁平,長9-20cm,寬6-20mm。穗狀花序長3-8cm(芒除外),徑約1.5cm小穗稠密,每節(jié)著生3枚發(fā)育的小穗,小穗通常無柄,長1-1.5cm(除芒外);穎線狀披針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無毛,有5脈,頂端延伸成芳,芒長8-15cm,邊棱具細刺,內稃與外稃等長。穎果腹面有縱溝或內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時與外稃粘著,不易分離,但某些栽培品種容易分離?;ㄆ?-4月,果期4-5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30-12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①《食性本草》:久食消腎,不可多食。

②《湯液本草》:豆蔻、縮砂、木瓜、芍藥、五昧子、烏梅為之使。

③《本草經琉》:無積滯,脾胃虛者不宜甩?!?/p>

④《本草正》:婦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⑤《藥品化義》:凡痰火哮喘及孕婦,切不可用。

⑥《別錄》:“消食和中?!薄?/p>

⑦《本草綱目》:“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

【麥芽的功效與作用】:消食化積;回乳。主食積不消;腹?jié)M泄瀉;惡心哎吐;食欲不振;乳汁郁積;乳房脹痛。治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乳脹不消。

①《藥性論》: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

②《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搗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漿服之,日三夜一服。

③《日華子本草》:溫中,下氣,開胃,止霍亂,除煩,消痰,破癥結,能催生落胎。

④《醫(yī)學啟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⑤《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止嘔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瀉,消胃寬膈,并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附方】:

①快膈進食:麥芽四兩,神曲二兩,白術、橘皮各一兩。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人參湯下三、五十丸。(《綱目》)

②治產后腹中鼓脹,不通轉,氣急,坐臥不安:麥蘗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轉。(《兵部手集方》)

③治飽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食畢輒甚:大麥蘗一升,椒一兩(并熬),干姜三兩。搗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補缺肘后方》)

④治產后發(fā)熱,乳汁不通及膨,無子當消者:麥蘗二兩,炒,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