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于馬鞭都很了解吧,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馬鞭而是馬鞭草,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馬鞭草長什么樣的,但肯定知道它是一種植物;其實馬鞭草還有很多個別的名字,下面我們會為大家介紹到的,在中醫(yī)上馬鞭草也可以作為一味中藥材,而且具有它一定的療效,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馬鞭草具有怎樣的功效,下面我們就通過馬鞭草圖片來了解下它的特別之處吧。
馬鞭草別名為紫頂龍芽草、野荊芥、龍芽草、鳳頸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120厘米,基部木質(zhì)化,單葉對生,卵形至長卵形,兩面被硬毛,下面脈上的毛尤密。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花藍紫色,無柄,花萼膜質(zhì),筒狀,花冠微呈二唇形,花絲極短;子房無毛,果包藏于萼內(nèi),小堅果。花果期6-10月。
它的用藥部位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地上部分。6~8月花開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縱溝,長0.5~1m;表面綠褐色,粗糙;質(zhì)硬而脆,斷面有髓或中空。葉對生,皺縮,多破碎,綠褐色,完整者展平后葉片3深裂,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細(xì)長,有小花多數(shù)。、
馬鞭草味苦,性涼。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的功效。治外感發(fā)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jīng)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其用法用量為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搗汁1~2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禁忌
①《本草經(jīng)疏》:"病人雖有濕熱血熱證,脾陰虛而胃氣弱者勿服。"
②《本草從新》:"瘡證久而虛者,斟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