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膽,即使到現(xiàn)在依然是最受爭議的一種動物藥物產品,活熊取膽技術在世界上都是被環(huán)保人士所不齒的,人們認為這給動物帶來了痛苦,是違背社會道德的;熊膽的藥物作用自古就有,在很多的中藥典籍中都有所記載,這也是熊膽的市場一直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人很好奇,熊膽是什么樣的呢?
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膽囊。中醫(yī)等亞洲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熊膽汁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殺蟲止血的功效。因此,亞洲各國都有延續(xù)數千年的殺熊取膽的傳統(tǒng)。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熊膽的醫(yī)藥價值被逐漸證明并非不可替代;同時由于動物保護意識的覺醒,獵熊取膽的行為在近20年才逐步減少。
干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質堅硬,破開后,斷面纖維性。囊內藏有干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松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
從傳統(tǒng)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熊膽曾經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動物性藥材。它起到作用并不是無可取代的。事實上,熊膽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藥。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實際操作中,因癥施藥的情況下它能被許多中草藥所取代使用?!饵S帝內經》、《傷寒論》等四大中醫(yī)經典中所提到的病癥中一些可以用其他中草藥取代熊膽的藥方,都會用到中草藥來取代熊膽,這是古代社會對野生熊類資源的一種保護性舉措。
熊膽氣味與象膽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膽皆極苦寒,而能走肝、膽二經,瀉有余之熱。小兒疳積,多致目內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臟邪熱壅滯,則二臟之氣血日虛、閉塞日甚故也。用此瀉肝、膽、脾家之熱,則內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證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閉者,多因肝、腎兩虛,宜滋陰、養(yǎng)血、清熱為急,諸膽皆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