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01-09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很多中藥都有一個清麗脫俗的名稱白薇也不例外,白薇猛一看像個秀氣的小姑娘,白薇又名春草、白幕,為蘿藦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其名的由來:“薇,細也,其根細而白也”每年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但以秋季采收為佳,采挖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曬干即可入藥,其性寒,味苦咸,入肺、胃、腎經,含有白薇素、揮發(fā)油、強心苷等成分,那么白薇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白薇的功效和作用

清熱涼血,用于陰虛血熱、午后身熱或低熱不退、或骨蒸潮熱、或產后虛熱及一些原因不明的虛性發(fā)熱,常與生地、青蒿、地骨皮等同用;若溫邪初人營分或陰虛兼外邪者,可配入解表藥中同用;純陰虛者可與滋陰藥配伍。用于肺熱咳血,常與蘆根、黃芩、貝母、杏仁同用。降血壓:用于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半身不遂,可與澤蘭、炮山甲、丹參等同用,利尿通淋用于小便淋痛,可與竹葉、滑石、木通等同用。

白薇與丹皮,均為清血熱之品,白薇雖苦咸而長于清解,能透達一切時邪溫病,使邪由內出外;丹皮有涼血散瘀之長,只能清血熱于內而不能透達血熱于外。白薇與青蒿,皆能清退虛熱,主治骨蒸潮熱和五心煩熱,但青蒿偏透陰分之熱,且能舒肝解郁,白薇清透血分之熱,兼能利尿。白薇苦咸性寒,入血分,涼血退熱,透邪外出,并能涼肝安神;白僵蠶祛風解痙,清熱止痛。二藥合用,清熱平肝、涼血安神、祛風止痛效強。

地骨皮涼血除蒸,白薇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二藥合用,益陰除熱、涼血除蒸,治骨蒸潮熱、血虛發(fā)熱。配竹葉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白薇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二藥合用,滋陰清熱、利尿除淋,治陰虛血熱、小便淋漓但血分無熱或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促進體...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