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今天我們關注的是中醫(yī)中一味歷史悠久的藥材:棗皮,那么棗皮是什么東西呢,棗皮,學名山茱萸,始載于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名醫(yī)別錄》載:“山茱萸微溫,無毒,主治腸胃風邪,寒熱疝瘕,……耳聾,下氣,出汗,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編》載:“補陰之藥未有布片,勝者也惟山萸大補肝腎專而不雜,既無寒熱之偏,又無陰陽之背,實為諸補陰之冠。”
山茱萸,學名:Cornus officinalis,是山茱萸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成熟果實為中藥,別名山萸肉、藥棗、棗皮、蜀酸棗、肉棗、薯棗、雞足、實棗、萸肉、藥棗、天木籽、山芋肉、實棗兒。
山茱萸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zhì)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為我國常用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
它以其補力平和、壯陽而不助火,滋陰而不膩膈,收斂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歷代醫(yī)學所喜用。張仲景以山茱萸為君創(chuàng)制了“金匱腎氣丸”。據(jù)化學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樹酯、鞣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炎、抗菌等藥理作用,是中醫(yī)臨床中常用的一味藥。“中藥材中的棗皮是什么東西”就講到這里了,你聽懂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