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牡蠣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5-08-07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中藥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土牡蠣嗎?土牡蠣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土牡蠣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康網(wǎng)小編來了解一下中藥土牡蠣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土牡蠣的簡介

【來源】為蚌科動物川南珠蚌的沉積貝殼。

【采集】冬季水枯時,在河灘沙壩上收集,洗凈泥沙,曬干。

【藥材】貝殼呈半橢圓形或船形,因久為河水沖擊及泥水覆蓋,多顯枯松狀態(tài)。

殼片沉重厚實,腹面邊緣較薄,頂部較厚。

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角質層多已剝落,呈粉灰狀,剝落處顯出銀白色的內(nèi)層。

角質層質地較光滑;并有較細的環(huán)紋;內(nèi)表面亦銀白色,有光澤,附有白色粉霜,細致,易粘手。

質堅硬,擊碎后,斷面起層。

嗅之微似石灰氣味。

以色白、殼厚實,沉重、表面帶粉灰和有光澤者為佳。

產(chǎn)于四川。

【炮制】去凈泥沙,打碎,生用,或煅后研成粉末用,其粉在四川亦稱為蛤粉。

【性味】咸澀,微寒,無毒。

【歸經(jīng)】入肝、腎二經(jīng)。


土牡蠣的功效與作用

固精斂汗,散結軟堅。

治盜汗遺精,紅崩白帶,瘰疬結核,虛熱外浮,頭暈煩躁。


土牡蠣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錢;或入丸、散。


土牡蠣的禁忌注意

虛寒腫弱者忌服。


土牡蠣的選方

1、治陰虛陽亢,煩躁頭暈,虛熱外浮及盜汗遺精:土牡蠣、龍骨。煎湯服。

2、治赤白帶下:土牡蠣、山藥、龍骨、海螵蛸、茜草。研末為丸服。(清帶丸)

3、治瘰疬結核:土牡蠣、貝母、夏枯草、玄參。研末為丸服。(消核丸)

4/治自汗不止:土牡蠣、黃芪、麻黃根、浮麥。研末為散服。(牡蠣散)


擴展閱讀:土牡蠣的動物形態(tài)

川南珠蚌貝殼2片,同形,呈長橢圓形,長約16厘米,高約7厘米,前部短圓,后部伸長;殼頂部大,位于殼的前部。殼層很厚,背緣達1厘米,前緣約5毫米。殼面棕褐色,環(huán)狀的生長線密集,殼內(nèi)壁珍珠層銀白色,有光澤。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四川一帶。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促進體...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