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柏葉的簡介、功效與作用及用法用量

    發(fā)布時間:2015-08-30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側(cè)柏葉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側(cè)柏葉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22.jpg

側(cè)柏葉的簡介

【藥材名稱】側(cè)柏葉

【別名】扁柏、香柏、柏樹、柏子樹

【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葉。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陰干。

【性狀】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于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質(zhì)脆,易折斷。氣清香,味苦澀、微辛。

【鑒別】本品粉末黃綠色。上表皮細胞長方形,壁略厚。下表皮細胞類方形;氣孔甚多,凹陷型,保衛(wèi)細胞較大,側(cè)面觀呈啞鈴狀。薄壁細胞含油滴。纖維細長,直徑約18μm。具緣紋孔管胞有時可見。

【炮制】側(cè)柏葉:除去硬梗及雜質(zhì)。

側(cè)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風濕;散腫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風濕痹痛;丹毒;痄腮,燙傷。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熱脫發(fā),須發(fā)早白。

①《別錄》: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生肌。

②《藥性論》:止尿血,能治冷風歷節(jié)疼痛。

③《日華子本草》:炙窨凍瘡。

④《本草圖經(jīng)》:殺五藏蟲。

⑤《本草正》:善清血涼血,去濕熱濕痹,骨節(jié)疼痛。搗爛可敷火丹,散痄腮腫痛熱毒。

⑥《生草藥性備要》:散血敷瘡,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醫(yī)林纂要》:泄肺逆,瀉心火,平肝熱,清血分之熱。

⑧《嶺南采藥錄》:涼血行氣,祛風,利小便,散瘀。

側(cè)柏葉的選方

①治吐血不止:柏葉、干姜各三兩,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柏葉湯)

②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柏葉搗羅為散,不計時侯,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數(shù)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葉等分。為末,吹鼻中。(《普濟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葉,黃連(焙研)。酒服三錢。(《濟急仙方》)

⑤治蠱痢,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柏葉(焙干為末)、黃連。二味同煎為汁服之。(《本草圖經(jīng)》)

⑥治小兒洞痢:柏葉煮汁,代茶飲之。(《經(jīng)驗方》)

⑦治痔、腸風、臟毒、下血不止:柏葉燒灰調(diào)服。(《百一選方》)

⑧治腸風、臟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葉(九蒸九曬)二兩,陳槐花一兩(炒半黑色)。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普濟方》側(cè)柏散)

⑨治婦人月水久不斷:芍藥、柏葉(炙)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酒各半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芍藥湯)

⑩治歷節(jié)風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轉(zhuǎn)動,動即痛極,晝夜不寧:側(cè)柏葉五錢,木通,當歸、紅花、羌活、防風各二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