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過植物都分好多種類,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所屬的一類,因?yàn)槭澜缟系闹参飳?shí)在是太多了,不分類的話就太亂了,就像每個(gè)人都有自己的家一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姜科類的植物,它不是草豆蔻,或許很多人都覺得很陌生,也難怪畢竟是不常見的東西,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就會(huì)慢慢熟悉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草豆蔻的圖片和功效作用吧。
草豆蔻的圖片和功效作用
草豆蔻,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種子。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tuán),曬干。
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tuán)。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tuán)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shù),粘連緊密,種子團(tuán)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外被淡棕色膜質(zhì)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zhì)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向內(nèi)伸人部分約占整個(gè)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對(duì)濕阻氣滯,可與蒼術(shù)、半夏、陳皮等同用。用于氣滯胸悶之癥,可配厚樸、枳殼等同用。用于濕溫初起,如屬熱盛者可配黃芩、連翹、竹葉等同用;濕重者可合淡滲利濕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嘔惡,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甘草共研細(xì)末,常滲口中。
用于濕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尤以寒濕偏盛者為宜,常與川、仆砂仁、陳皮等配合應(yīng)用。用治寒濕郁滯嘔吐,常與半夏、生姜等配伍應(yīng)用。若是寒濕腳氣兼有嘔吐者可配吳茱萸、檳榔等同用。凡寒濕困脾,癥見脘腹冷痛,泛吐清涎者,可與吳茱萸、高良姜等同用,以增散寒止痛之功。
若氣虛寒凝,嘔逆不食者,可與人參、甘草、生姜同伍。凡痰飲凝聚,胸膈不利,嘔吐涎沫者,可與半夏、陳皮等相配,以加強(qiáng)化痰和胃止嘔作用。也可作增香、調(diào)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