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是小喬木或者灌木類的,一般而言,吳茱萸高有3-5米左右,枝條是呈紫紅色的,這種作物是比較喜歡陽光的,所以在陽坡比較多見;這種植物在經(jīng)過處理之后可以入藥,多用來治療肝胃虛寒的,通??梢杂脜擒镙莵碇谱魉幧牛兜篮?,而且對人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那么,吳茱萸粥是怎么烹制的呢?
藥方名稱: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氣攻沖,脅肋疼痛。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摘錄:《飲膳正要》卷二。
藥方名稱: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蔥白2莖。制法:將吳茱萸研為細(xì)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吳茱末及生姜、蔥白,同煮為粥。功能:主治補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于虛寒性痛經(jīng)以及脘腹冷痛、嘔逆吞酸。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服用。3~5天為一療程。注意用量:不宜過大,宜從小劑量開始。一切熱癥、實證或陰虛火旺的病人忌服。摘錄:《食鑒本草》。
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有小毒,入脾、胃、肝經(jīng),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和胃止嘔之功,本品能溫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經(jīng)之郁滯,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嘔吐吞酸及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尤以止痛、止嘔效果最為顯著。
《本草綱目》言其"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其所治之癥,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也"?!侗窘?jīng)》言其"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吳茱萸辛香氣濃,煮粥服食,可減少吳萸對胃腸的刺激,延緩在胃腸的吸收,有助于發(fā)揮溫中暖胃,散寒止痛作用,加蔥姜同用,可助吳萸健脾暖胃,溫中補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