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淡竹葉,是兩種不同的藥材,不過白茅根淡竹葉一起煮水的作用很大,那讓我們來了解白茅根和淡竹葉吧,白茅根,本品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節(jié)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淡竹葉,葉脈平行,有明顯小橫脈,葉面無毛或有刺毛,邊緣有短剛毛,圓錐花序頂生,小穗近于無柄,排列稍偏穗軸一側(cè),整個脫落,穎果橢圓形,那白茅根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白茅根又名茅根、地管、茹根、藍根等,是野外隨處可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屬于止血藥。春秋二季采挖,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zhì)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味甘、淡,性寒。能清熱,利尿。具有清心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熱病心煩口渴,神疲乏力,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等癥。民間驗方頗多,如治口舌生瘡,可采用鮮淡竹葉煎湯當(dāng)茶飲有良效。
白茅根和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淡竹葉具有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治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淋濁,口糜舌瘡,牙齦腫痛。
食用方法:淡竹葉煮粥服食,或煎湯、泡茶飲服,有清熱利濕,養(yǎng)陰止渴,除煩安神之功,既可治療熱盛津傷之癥,又可作為夏季預(yù)防中暑之用,或治療中暑病人,若口渴明顯時,加些蘆根、石斛,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