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圖片以及其特點

    發(fā)布時間:2017-01-22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了解寒水石的中藥屬性,包含入藥部位,性味歸經,用法用量,禁宜人群,炮制方法,以及地理分布,找到其藥材形狀,中藥化學成分,以及其現代研究,在其常用配方中,有顯微鑒別,以及化學鑒定,以及其鑒別要點,以及其真?zhèn)舞b別。在其常用配方中有很多可以治療疾病的方式,掌握其藥材的療效,能夠更好地使用其藥用價值。

寒水石圖片

寒水石,中藥名,清熱瀉火藥, 又稱凝水石、水石、鵲石,本品為天然沉積礦物單斜晶系硫酸鈣或三方晶系碳酸鈣礦石。產于山西、河北等地,廣泛形成于沉積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學沉積的石膏,常與石灰?guī)r、紅色頁巖、泥灰?guī)r等成層出現。多發(fā)現于鹵地積鹽之下。全年可采,研細用。性狀鑒別,北寒水石 該品 為纖維狀 集 合體,呈扁平塊狀或厚板狀。大小不一,厚0.5-3.5cm。淡紅色,有的為白色;條痕白色。表面凹 凸不平,側面呈縱細紋理,具絲絹光澤。質較軟,指甲可刻劃成痕;易砸碎,斷面顯直立纖維狀,粉紅色。氣微,味淡。 以粉紅色、有細絲紋、具光光澤、無雜石者為佳。南寒水石 參見“方解石”條。西藏產“南寒水石”主為粗粒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有棱角。主為淺棕褐色。具玻璃 樣光 澤 ;半透明。顯微鑒別1.北寒水石 透 射 偏光鏡 下:薄片中無色透明。光性特征參見“石膏”條。2.南寒水石 參見“方解石”條。性味,辛咸;寒。

常用配方寒水石治五 臟 六 腑積熟,天行時氣疫熱,以致煩滿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錢,甘草二錢。研末。每服一錢, 白湯調服。(《方脈正宗》)治傷寒發(fā)狂,或棄衣奔走,逾墻上屋:寒水石、黃連(去須)各等分。上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湯,放冷調服。(《本事方》鵲石散)除熱癱癇: 大黃、干姜、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上十 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金匱要略》風引湯 )治風熱心躁, 口干狂言 ,渾身壯熱及中諸毒:寒水石半斤(燒半日,凈地坑內,盆合,四面濕土壅起,候經宿取出),入甘草 末、 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膏丸,彈子大,蜜水磨下。(《姚僧坦集驗方》龍腦甘露丸。治男女轉脬 ,不得小便: 寒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合。為末。水一斗,煮五升,時服,一升即利。治小兒丹毒, 皮膚熱 赤:凝水石五錢,水調和豬膽汁涂之。(《本草匯言》)治牙齒內血 出, 并有竅眼,時時吐血:寒水石粉、朱砂、甘草、腦子。上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摻有竅處。(《普濟方》)治湯火傷灼:寒水石燒研敷之。(《衛(wèi)生易簡方》)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