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淵源流長,沒有中醫(yī)的中華民族是很難想象的,在中醫(yī)中,中藥又是基礎地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綱目》是藥書經(jīng)典,里面對萆薢都有詳細記載。在記載萆薢的圖片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先認識萆薢的形才能對萆薢的藥性進一步更好的掌握,區(qū)分萆薢要先從萆薢的形狀著手,用萆薢圖片來認識萆薢了解萆薢是快速掌握萆薢的方法,以下是萆薢圖片及詳細講解。
萆薢又名黃山姜、百枝、竹木,為纏繞草質藤本。萆薢可入藥,出自《唐本草》:“此藥(萆薢)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看根虛軟,內(nèi)軟者為勝。似薯頹,蔓生?!薄侗静輬D經(jīng)》:“萆薢,今河、陜、京東、荊、蜀諸郡有之。根黃白色,多節(jié),三指許大。苗葉俱青,作蔓生,葉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綠豆葉。花有黃、紅、白數(shù)種。亦有無花結白子者。春秋采根,暴干?!陛伤Z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全州,生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灌叢和林緣、溝谷邊或路旁。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治風濕頑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本經(jīng)》:主腰背痛,強骨節(jié),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秳e錄》: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jié)者血,老人五緩。③《藥性論》:治冷風頑痹,腰腳不遂,手足驚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④《日華子本草》:治癱緩軟風,頭旋癇疾,補水藏,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音。⑤王好古:補肝虛。⑥《滇南本草》:治風寒,溫經(jīng)絡,腰膝疼,遍身頑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濁。⑦《綱目》:治白濁,莖中痛,痔瘙壞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