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的簡介、功效與作用及用法用量

    發(fā)布時間:2015-12-10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馬錢子,因為馬錢子的造型相對獨特,物與名相符合。其實也正是這樣,馬錢子就是因其外形而得名。那么馬錢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馬錢子2.jpg

馬錢子的簡介

【藥材名稱】馬錢子

【別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飛鴻集》),火失刻把都(《綱目》),苦實(《本草原始》),馬前,牛銀(《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藥材手冊》)。

【出處】《綱目》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成熟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取出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馬錢(《綱目》)

喬木,高10~13米。樹皮灰色,具皮孔,枝光滑。葉對生,葉柄長4~6毫米;葉片草質(zhì),廣卵形或近于圓形,長6~15厘米,寬3~8.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凹,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有光澤,主脈5條罕3條,在背面凸起,兩側(cè)者較短,不達葉端,細脈成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狀,在葉的兩面均明顯;葉腋有短卷須。聚傘花序頂生枝端,長3~5厘米,直徑2.5~5厘米,被短柔毛;總苞片及小苞片均小,三角形,先端尖,被短柔毛;花白色,幾無梗,花萼綠色,先端5裂,被短柔毛;花冠筒狀,長10~1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2.5~4毫米,內(nèi)面密生短毛;雄蕊5,花藥黃色,橢圓形,無花絲;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6~13厘米,幼時綠色,成熟時橙色,表面光滑。種子3~5?;蚋啵瑘A盤形,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黃色,密被銀色茸毛,柄生于一面的中央,另一面略凹入,有絲光。

【生境分部】生長熱帶。分布印度、越南、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地。

【性狀】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鈕扣狀,略彎曲,邊緣微隆起,常一面稍凹下,另一面稍突起,直徑1~3厘米.厚3~6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密生匍伏的銀灰色毛茸,呈輻射狀排列,有絲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圓點,邊緣有一小突起,在圓點與小突起之間有一條棱線。質(zhì)堅硬,難破碎,破開后種仁淡黃白色,稍透明,角質(zhì)狀??v切面可見心形的子葉。無臭,味極苦。毒性劇烈,口嘗宜特別謹慎.以個大、肉厚、質(zhì)堅者為佳。

主產(chǎn)印度、越南、緬甸等地。

馬錢子歷來多為進口藥,現(xiàn)我國云南有馬錢藤,經(jīng)測定種子含番木鱉堿,可以代替進口馬錢子。生藥外形與馬錢子相似,長徑20~30毫米,短徑15~22毫米,中央厚6~10毫米,每個重1.3~2.7克;外面密被棕白色至棕色,光亮的絹毛,自中央向四周輻射狀匍匐排列;種臍在種子中央,珠孔在種子的邊緣。

【化學(xué)成分】含番木鱉堿(strychnine)、馬錢子堿(brucine)、α-及β-可魯勃(α-, β-colubrine)、番木鱉次堿(vomicine)、馬錢子新堿(novacine)、依卡精(icajine)、番木鱉甙(loganin)等。

【炮制】馬錢子粉:取砂子,置鍋內(nèi)炒熱,加入揀凈的馬錢子,炒至呈深黃色并鼓起,取出,篩去砂子,刮去毛,研粉。油馬錢子:取揀凈的馬錢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許,置鍋內(nèi)燒熱,加入馬錢子片,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綱目》:"或云以豆腐制過用之良。"

【性味】苦,寒,有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

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

散血熱,消腫,止痛。治咽喉痹痛,癰疽腫毒,風(fēng)痹疼痛,骨折。并治面神經(jīng)麻痹,重癥肌無力。通絡(luò)止痛,散結(jié)消腫。用于風(fēng)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

①《綱目》:"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②《中藥志》:"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馬錢子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1~2分(一日量)。外用:醋磨涂,研末吹喉或調(diào)敷。

馬錢子的選方

①治喉痹作痛: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醫(yī)方摘要》)

②治纏喉風(fēng)腫:番木鱉仁一個,木香三分。同磨水,調(diào)熊膽三分,膽礬五分,以雞毛掃患處。(《唐瑤經(jīng)驗方》)

③治癰疽初起,跌撲內(nèi)傷,風(fēng)痹疼痛:番木鱉(入砂鍋內(nèi),黃土拌炒焦黃為度,石臼中搗磨,篩去皮毛,揀凈末)、山芝麻(去殼,酒炒)、乳香末(箬葉烘出汗)各五錢,穿山甲(黃土炒脆)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風(fēng),否則令人發(fā)戰(zhàn)栗不止,如人虛弱,每服五分。(《救生苦?!否R前散)

④治中耳炎:㈠番木鱉一個,以井水磨汁滴耳內(nèi)。(《光華醫(yī)學(xué)雜志》11:38,1933)㈡馬錢子五錢,焙黃去毛皮,然后用胡麻油一兩煎之,至漂起為度,去馬錢子,留油備用。治療時先洗去膿垢,然后漓入藥油兩滴。一日二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⑤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番木鱉(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擴展閱讀:注意事項

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本草經(jīng)疏》:"氣血虛弱、脾胃不實者,慎勿用之。"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