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形態(tài)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5-09-14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查看

海金沙,別名左轉藤灰(《四川中藥志》),海金砂(《江西草藥》)。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時采收,過早過遲均易脫落。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或布的筐內,于避風處曬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之孢子脫落,再用細篩篩去莖葉即可。

海金沙.jpg

海金沙主產廣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陜西等地亦產。干燥成熟的孢子,呈粉末狀,棕黃色或淡棕色,質極輕,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縫滑落;撒在水中則浮于水面,加熱后逐漸下沉;易著火燃燒而發(fā)爆鳴及閃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黃棕色、質輕光滑、能浮于水、無泥沙雜質、引燃時爆響者為佳。

植株高攀達1-4米。葉軸上面有二條狹邊,羽片多數(shù),相距約9-11厘米,對生于葉軸上的短距兩側,平展。距長達3毫米。端有一叢黃色柔毛復蓋腋芽。不育 羽片尖三角形,長寬幾相等,約10-12厘米或較狹,柄長1.5-1.8厘米,同羽軸一樣多少被短灰毛,兩側并有狹邊,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4對,互 生,柄長4-8毫米,和小羽軸都有狹翅及短毛,基部一對卵圓形,長4-8厘米。寬3-6厘米,一回羽狀;二回小羽片2-3對,卵狀三角形,具短柄或無柄, 互生,掌狀三裂;末回裂片短闊,中央一條長2-3厘米,寬6-8毫米,基部楔形或心臟形,先端鈍,頂端的二回羽片長2.5-3.5厘米,寬8-10毫米, 波狀淺裂;向上的一回小羽片近掌狀分裂或不分裂,較短,葉緣有不規(guī)則的淺圓鋸齒。主脈明顯,側脈纖細,從主脈斜上,1-2回二叉分歧,直達鋸齒。葉紙質, 干后祿褐色。兩面沿中肋及脈上略有短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寬幾相等,約12-20厘米,或長稍過于寬,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4-5對,互生,相距約 2-3厘米,長圓披針形,長5-10厘米,基部寬4-6厘米、一回羽狀,二回小羽片3-4對。卵狀三角形,羽狀深裂。孢子囊穗長2-4毫米,往往長遠超過小羽片的中央不育部分,排列稀疏,暗褐色,無毛。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促進體...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