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弘景曰:白蘞“生衡山山谷,近道處處有之,作屯生”。蘇恭曰:白蘞“根似天門冬,一株下有十許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藥”?!妒癖静荨份d:“蔓生、枝端有五葉,所在有之”。蘇頒曰:“今江淮及荊、襄、懷、孟、商、齊諸州(今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陜西一帶)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莖……。根如雞卵而長(zhǎng),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脾胃虛寒及無(wú)實(shí)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本草經(jīng)集注》:代赭為使。反烏頭。
《本草經(jīng)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本經(jīng)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