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動物產(chǎn)品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新谷走€有羚羊角都是非常珍貴的了,還有一些是比較常見的,很普通但是藥效很好,藥酒大家應(yīng)該都見過吧,就是將各種藥材還有黃酒混合起來的一種具有治療效果的飲品,藥酒中常見的就是蛇還有蜈蚣或者是蝎子之類的等等,這些動物的藥效都很好,那么是藥三分毒,想知道蜈蚣副作用是什么呢?
蜈蚣為陸生節(jié)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又作吳公,又稱百足蟲、百腳蟲、蝍蛆、天龍。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jié)肢動物。分布于中國的西南地區(qū),春出冬蟄,通常身體很長,并且有許多對步足。《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xiàn)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
蜈蚣副作用
蜈蚣研末吞服,氣味較重,病人常致惡心,故可將其焙干,研粉,過篩,裝入膠囊服用,既能保證療效,又便于控制用量,避免中毒。蜈蚣含有類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可引起溶血及過敏反應(yīng)。大劑量可使心肌麻痹,并抑制呼吸中樞。有溶血反應(yīng)者,可見醬油色尿及溶血性貧血癥狀。過敏反應(yīng)者,可見全身過敏性皮疹、瘙癢,甚則引起過敏性休克。
臨床上一般服用過量的話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不省人事,心跳減慢,呼吸困難,體溫下降,血壓下降等中毒反應(yīng)。被蜈蚣咬傷后,局部發(fā)熱、灼痛、紅腫、疼痛,可形成水皰及壞死,嚴重者可引起淋巴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xiàn)紫癜。如果被長江流域的紅頭黑身黃腳蜈蚣咬到手(一般是咬到這個地方),咬傷處會很快產(chǎn)生劇烈疼痛(及時處理傷口一般還是會很痛),一般2個小時內(nèi)肘關(guān)節(jié)處,3個小時腋窩處開始劇烈疼痛,4-5小時胸口隱隱作痛,不過不用擔(dān)心,一般不會導(dǎo)致致命危險。4天過后癥狀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