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人們見此可能會認為其為一個人名,但卻非如此,其存有眾多功效,為一種中草藥的名稱,佩蘭,為菊科植物佩蘭(蘭草)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又名雞骨香、水香(《本經(jīng)》),以全草入藥,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四川、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區(qū),那么我們就來討論佩蘭的作用與功效。
治脾癉口甘:蘭草(煎湯服)。治五月霉?jié)?,并治穢濁之氣:藿香葉一錢,佩蘭葉一錢,陳廣皮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酒洗),厚樸八分(姜汁炒),加鮮荷葉三錢為引。煎湯服。(《時病論》芳香化濁法)治秋后伏暑,因新癥觸發(fā):藿香葉一錢五分,佩蘭葉二錢,薄荷葉-錢,冬桑葉二錢,大青葉三錢,鮮竹葉三十片。先用青箬葉一兩,活水蘆筍二兩,煎湯代水。(《增補評注溫病條辨》七葉蘆根湯)
治溫暑初起,身大熱,背微惡寒,繼則但熱無寒,口大渴,汗大出,面垢齒燥,心煩懊?藿香葉-錢,薄荷葉一錢,佩蘭葉一錢,荷葉一錢。先用枇杷葉一兩,水蘆根一兩,鮮冬瓜二兩,煎湯代水。(《重訂廣溫熱論》五葉蘆根湯)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以及口中甜膩等癥。佩蘭氣味芳香,善于化濕醒脾,功效與藿香相似,治療濕阻脾胃癥候,兩藥往往相須為用。本品氣味清香,性平不溫,故又為治療濕溫病癥要藥,常與藿香、黃芩、苡仁等藥配合應用。此外,又適用于濕熱內(nèi)阻、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之癥。
用于暑濕癥。佩蘭能醒暑化濕,用于內(nèi)蘊、畏寒、發(fā)熱、頭脹、胸悶、胃呆等癥, 常配合藿香、厚樸、荷葉同用。佩蘭氣味芳香,辛能發(fā)散,香能去穢,故其有化濕解暑的功效??捎糜谥委熗飧惺顫窕驖駵爻跗?,癥狀表現(xiàn)為無汗發(fā)熱、胸悶腹?jié)M。脾經(jīng)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者也適用。夏季防暑佩蘭10克,洗凈切碎,沖入開水泡10分鐘。有解暑避濁、化濕和中的功效。適用于流行性感冒、頭痛鼻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