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簡介

    發(fā)布時間:2015-12-30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別名】

竹(《詩經》),萹竹(《本經》),萹茿(《說文》),畜辯、萹蔓(《吳普本草》),扁蓄(《局方》),地萹蓄、編竹(《履巉 巖本草》),扁畜(《救荒本草》),粉節(jié)草、道生草(《綱目》),扁竹(《本草崇原》),扁竹蓼、烏蓼(《中國藥植志》),大蓄片(《南京民間藥草》), 野鐵掃把、路柳、疳積藥(《貴州民間方藥集》),斑鳩臺(《安徽藥材》),螞蟻草、豬圈草、桌面草、路邊草、七星草、鐵片草、竹節(jié)草(《江蘇植藥志》), 扁豬牙(《東北藥植志》),殘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妹子草、大鐵馬鞭、地蓼、牛鞭草(《中藥志》),牛

【藥用部位】

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

【成份】

全草含萹蓄甙、槲皮甙、d-兒茶精、沒食子酸、咖啡酸、草酸、硅酸、綠原酸、p-香豆酸、粘質、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硅酸的分布:葉1.6%,莖0.6%,根0.4%(如用作硅酸鹽藥物,可在其整個生長期采集,如用作黃酮藥物,則宜于剛開花時采集)。

【功能主治】

利尿,清熱,殺蟲。治熱淋,癃閉,黃疸,陰蝕,白帶,蛔蟲,疳積,痔腫,濕瘡。

①《本經》:"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

②《別錄》:"療女子陰蝕。"

③陶弘景:"煮汁與小兒飲,療蛔蟲有驗。"

④《藥性論》:"主丹石毒發(fā)沖目腫痛,又敷熱腫效。"

⑤《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并治婦人氣郁,胃中濕熱,或白帶之癥。"

⑥《綱目》:"治霍亂,黃疸,利小便。"

⑦《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疳積,消臌脹。"

⑧《江西中藥》:"治肛門作癢由于濕熱者。"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熱淋澀痛:扁竹煎湯頻飲。(《生生編》)

②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 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 通、大黃(面裹煨,?面,切,焙)各一斤。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芯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局方》八正散)

③治熱黃:萹竹取汁頓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藥性論》)

④治蛔蟲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萹蓄十斤。細銼,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飴??招姆?,蟲自下,皆盡止。(《藥性論》)

⑤治小兒蟯蟲攻下部癢:萹竹葉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飲之,蟲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醫(yī)心鏡》)

⑥治肛門濕癢或痔瘡初起:萹蓄二、三兩。煎湯,趁熱先熏后洗。(《浙江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

取干萹蓄制成糖漿劑,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次50毫升,日眼2~3次。治療108例,治愈104例, 進步4例。平均退熱時間為1天,腹痛消失為4天,腹瀉停止、大便恢復正常為5天,服藥期間無不良反應。或用新鮮萹蓄全株4~6兩(干的2~4兩),制成煎 劑一次頓服,早、晚飯后各服1次。治療25例,全部治愈。

②治療腮腺炎

取鮮萹蓄1兩洗凈后切細搗爛,加入適量生石灰水,再調入蛋清,涂敷患處。據20余例觀察,一般敷藥4小時后即可使體溫下降,最長12小時。多數(shù)患者1~3天可獲痊愈。

【宜忌】

《得配本草》:"多服泄精氣。"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它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促進體...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