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機看

分享

梨狀肌綜合征是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療

參與醫(y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陳建海 主任醫(yī)師
梨狀肌綜合征是指梨狀肌對于坐骨神經的壓迫,引起了下肢麻木、疼痛和力量減弱。坐骨神經包含了腓總神經和脛神經兩個主要神經,有時兩個神經在一束內,有時分為兩束。坐骨神經經過梨狀肌,有時通過梨狀肌的中央部位,有時分兩束分別穿過梨狀肌。梨狀肌對于神經的壓迫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梨狀肌跟神經接觸的部位有纖維束帶,對神經產生靜態(tài)壓迫,引起癥狀。如果沒有束帶,梨狀肌較發(fā)達。在髖關節(jié)活動過程中,肌肉收縮會對神經產生動態(tài)壓迫,也會產生神經壓迫癥狀,產生坐骨神經的癥狀,引起下肢麻木、疼痛、肌肉力量減弱。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足下垂、走路跛行、容易摔倒等問題。梨狀肌綜合征可以通過臨床檢查,叩擊臀部后方有明顯痛點,并向遠端放射。通過肌電圖檢查,可以發(fā)現坐骨神經在梨狀肌處的傳導速度明顯減慢。對于梨狀肌綜合征,可以先嘗試保守治療,減少髖關節(jié)活動量,營養(yǎng)神經,口服甲鈷胺或者進行腺苷鈷胺注射,有較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口服抗炎鎮(zhèn)痛藥物和肌肉松弛藥物,如妙納(鹽酸乙哌立松片),緩解肌肉緊張。如果治療效果較好、癥狀消失,日常生活注意即可。如果效果不好、癥狀較明顯,出現下肢肌肉力量減弱,甚至是跛行,應該進行坐骨神經松解手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