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顆針是什么
三顆針
(《分類草藥性》)
【別名】鋼針刺(《天寶本草》),刺黃連(《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葉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莖皮。
【植物形態(tài)】①刺黑珠
常綠灌木,高可達2米。莖圓柱形,微具縱棱,光滑無毛,幼時淡紅色;二年生枝黃灰色或灰棕色,刺堅硬,分3叉,長1~3厘米,棕色,下側(cè)有縱溝。葉革質(zhì),互生或3片簇生;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尖,有小尖刺,邊緣具針尖狀銳鋸齒,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綠色?;?~8朵簇生,黃色,花徑約1厘米;花梗長6~18毫米;小苞片2,披針形;萼片6,2輪,矩圓形或卵形;花瓣6,倒卵形,頂端凹入,基部有蜜腺;雄蕊6,與花瓣對生,花絲短;子房有2-3粒胚珠,無花柱,柱頭盾頭狀。漿果卵圓形,長6~7毫米,青黑色或藍黑色,微具白粉;種子2~3粒。
生于山地灌木叢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②毛葉小檗,又名:小黃柏。
落葉灌木,高1~2米。枝有槽,幼枝綠色,有柔毛,老枝黃灰色,無毛或近無毛,刺常三叉,長2~3厘米。葉簇生,倒卵形至橢圓形,長3~8厘米,寬1~3厘米,兩面均有柔毛,下面更密。穗形總狀花序,長7~12厘米,有花20~30朵;花梗長2~4毫米,有柔毛;萼片排成3輪,卵形或倒卵形;花瓣淡黃色,長5毫米;子房有1~2胚珠。漿果矩圓形,長9毫米,血紅色。
生于山坡灌叢中。分布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山西等地。
③黑石珠
落葉灌木,高1.6~2.5米。根直粗大。莖直立或叢生,幼時紅色;2年生枝灰棕色。葉革質(zhì),多簇生,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先端略有小尖刺,葉腋生有3分叉的針刺?;ㄐ?,1~2朵生于短枝上,花被片6,黃色。漿果長圓形,熟時紅色或紫黑色。
生于山野、路旁或向陽的灌木叢中。分布西藏等地。
此外,同屬植物鮮黃小檗,在陜西也稱三顆針,并同等入藥。
【采集】根皮全年可采。莖皮春、秋季采收,取莖枝刮去外皮,剝?nèi)∩铧S色的內(nèi)皮。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微苦,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散瘀。治赤痢,黃疸,咽痛,目赤,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
②《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勞傷,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
③《貴州草藥》:"解熱,利濕,散瘀,止痛,涼血。"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O.5~1兩(鮮者2~4兩);或研末、泡酒。外用:研末撒。
【選方】①治血?。喝w針五錢,紅糖五錢。煎水服。
②治黃疸:三顆針莖五錢。煎水服。
③治火眼:三顆針根莖磨水點眼角。
④治刀傷:三顆針根研末,敷傷口。
⑤治跌打損傷:三顆針根一兩。泡酒內(nèi)服外擦。(選方出《貴州草藥》)